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 世界招生 服务全国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我的位置:主页 > 通知公告 >
两会代表热议文化艺术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22   |   发布者:admin

 

两会代表热议文化艺术问题
来源:本站   2013-6-6



编者按:2013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和5日举行。美术界的委员、代表们针对中国美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本期编辑部分委员、代表的媒体采访以飨读者。



全国政协委员靳尚谊:

现在艺考热存在一定假象,这与招生制度有很大关系。艺术院校的分数线比较低,这是一个现象,因为有很多考其他理工科大学文化课不行,考艺术现象,所以现在艺考热有一定的假象,它是为了升学而考艺术院校,那种真正热爱艺术,有致力于其中者是其中的一部分。

  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有意从2014年起对艺考进行改革,并提高文化分在艺考中的比例,靳尚谊表示,提高文化分肯定会卡住一些有艺术天分的孩子,但学艺术的人,文化课不好,对学艺术是有影响的,他不反对提高考分。针对公众热议的艺术类招考乱象,靳尚谊认为,这与目前的扩招制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在美术考试中,考生一多,考试形式无法做到严谨、准确,很多院校甚至把石膏像拍一张照片让考生照着画,监考老师和评卷老师不是一个人,画得像不像不知道。

靳尚谊表示,对那些准备加入艺考大军的孩子来说,首先要确定的是自己是否真正热爱艺术,其次,考任何专业都要提高文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刘大为:

刘大为非常关注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他说,目前国内的文化事业是非常繁荣的。现在美术展览比较多,艺术家的创作水平大幅提高,美术活动空前繁荣,更多的群众将时间用于欣赏艺术,艺术产业也很发达,民间还掀起了收藏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的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但是在“走出去”方面还很薄弱。国家和民族要想长期繁荣发展,主要靠的是文化。经济上我们在不断进步,但是文化的影响力还相对较弱。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近百年来都是西方强大,我们始终在吸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文明,文化也是在向西方学习,这就导致我们的文化影响力相对较弱。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过去我们比较穷,没有力量把我们的艺术介绍出去,但是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强大了,就应该把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在重要地位。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要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相匹配。当务之急,就是要用文化认同来使中国在世界发声,并产生影响力。

  中国美术本身是独具特色的,凡是看过我们展览的,都对我们的文化印象深刻,尤其是水墨画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瑞士最近要和我们联合搞水墨交流活动,因为他们来过中国了解了水墨画以后非常喜欢,便邀请我们去做水墨写生展览。这样的交流毕竟是少数,我国绝大多数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没有被世界了解,所以我们要制定具体措施,通过一些活动去影响世界。

  现在我国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有了认识之后,还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国家要加大对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还要研究制定具体举措,不能只靠艺术家自身来筹集资金、拉赞助做一些国际交流活动。从文艺界自身来说,就是要研究用什么办法走向世界,能够举办什么活动等。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要努力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艺术家要有用艺术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拿得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怀揣着这样一个“中国梦”,就是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让它们走向世界,让中国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大国。



全国政协委员吴长江:

   吴长江是今年全国政协的新委员,他此次的提案是《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去,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作为美术家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负责人,吴长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10余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中国的美术事业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当代中国美术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重要影响,与当代中国国际形象与影响力现状极不相称。为了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美术的创作成果,他建议国家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整合资源,遴选一批水平高、分量足、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伟大变化和美术创新成果的优秀作品赴外展出,推动当代中国美术“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吴长江指出,实现当代中国美术在国际舞台上集体发声,产生实质性的正面影响,面临许多困难,如:缺乏有力的组织和资源整合力量,缺乏持续有效的推广途径和渠道,缺乏有针对性的深入专业研究,缺乏有效的专项资金支持。

  为解决以上问题,吴长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委和文化艺术机构联合组成专项项目组,整合优秀的当代美术家、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机构、对外联络机构、策划研究力量,在充分尊重美术发展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调研、制定系统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并责任到具体负责人,分时分段逐步推动。其次是通过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拓展展出和推广平台,尤其是与国外国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之间建立常态化的深入合作。再次是整合研究力量,扶持国内外美术史论家和评论家对中国美术进行研究,组建专业团队,增强对当代中国美术走出去的战略研究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调研、制定,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通行方式接轨的新道路。此外,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是关键,尤其是对中国美术“走出去”大型项目的专项支持。

  十几年前举办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展览层次高、反响好,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找到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切实可靠、行之有效的现实途径,一定要从具体的项目做起。

  “对于我来说,不仅要做好中国美协的各项组织工作,还要以一个新的角度,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吴长江说,两会结束后,他会利用各种机会,调查研究基层的问题,尤其是与美术相关的各种问题,比如美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等,反映基层的呼声。


全国人大代表许江:

应高度重视文化上游的营造,充分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当务之急是优化文艺创作的氛围与空间,激发其根源上的创造活力。文化尤其要实施创新驱动策略,但文化之新不在量,而在质,在思想、内涵、品质的创新。要给艺术创造以时间,要给艺术创造以真正的理解和支持。艺术家中有的“走市场”,有的“望星空”。那些背负使命、立足个性、张扬创意、甘于寂寞的艺术家,都是“望星空”的人。这类艺术家往往在民间、在底层,如何支持他们,应高度重视。简单地与市场接轨是媚俗,简单地迎合奖项的指挥棒是媚官,今天此类文艺作品太多,值得警惕和关注。

其次,要按文化规律办文化事业,以文化内涵抓软实力,构建国家艺术基金体系,激发文化扶持制度的活力。文化之“软”,其成效不在GDP,而在人心,其生产不应套用一般性标准。政府应眼光远大,建立国家艺术基金体系,让第三方学术机构和专家委员会来运作,让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持续放宽民营主体资质的准入条件,通过配套、后续、营运等方法,放手培育艺术基金的多元主体。建立国家艺术基金体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却是被国际上证明了的有效办法。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主要对象应当是:一、开拓性的理论研究;二、实验性的原创探索;三、有为的青年艺术家;四、濒危的艺术传承。所有这些支持的是仰望星空的心灵之作,是充满希望的明日之星。


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

中国美术馆两年前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出现几个很明显的变化。首先是观众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观众群发生了变化。观众举家带着孩子来看,而且经常来。逐步使普通观众把进入美术馆作为文化生活方式,增加知识,也增加审美的情趣,同时还是一种休闲。

免费开放以后,美术馆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营造氛围,服务观众,使观众觉得美术馆的展览不仅好看,整个情景氛围也是舒适的。加强了对公众的服务,包括展览的预告、进场之后的语音导览、志愿者的导览,构成更加精致化的服务。二是不断打造精品的展览。把美术馆的馆藏拿出来分享,组成大型的展览。还通过一些主题,构筑一些多样化的展览,并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打造不同主题的展览。美术馆审时度势,经常性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和目前展示的展览的主题、内容是相吻合的某个学术问题,开展不同类型的公共教育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少儿童美术的活动,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审美和知识的需求。

中国美术馆也发挥行业交流的功能,与国际上重要艺术博物馆建立起馆际联系,通过相互不断交流展览,让国际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状态,通过艺术家作品风格的多样化,由此来认识当代中国。

作为公共文化平台的博物馆、美术馆,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要提高,主要是通过对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进行推广、推介,由此来促进艺术创作,促使艺术创作更加具备学术的高度、学术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当前时期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就是要通过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公共空间来提高社会成员的审美文化水平。通过审美这个层面来进行文化传播,形成文化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施大畏:

  “前段时间,刘再复在《世界末日》一文中分析2012年末日观时指出,人们的思想状态存在着某种末日观,即物质替代了精神、工具替代了价值、资本替代了人本。那么,文化的价值在哪里?中国文化科学性的理论支撑在哪里?”今年令施大畏忧心的问题是:虽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势头很猛,但由于文化的科学性分析和理论支撑的缺失,使得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模糊化,这种势头不容乐观。

  以美术为例,纯艺术替代了文化价值的梳理。如何让西方观众了解中国的艺术?他举例说:“去年在德国汉堡有个水墨艺术展,德国的表现主义和中国水墨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从这种角度去讲解,可以更加生动,德国观众也能马上理解中国的精神、人文思想,从而拉近了观众与受众的距离。”英国人米勒在一本书中讲到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其大意是科学产生了狭义相对论,即毕加索将焦点透视变成了多点透视,平面是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在中国艺术文化领域中,自古至今的艺术家都是以散点透视的方式来创作,但我们若不将这种以味觉、嗅觉为基础的审美方式进行科学梳理,我们就无法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支撑和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把最复杂的故事用最简单的语言讲给大家,这就是我们文化人的工作。”他表示,“目前大家谈中国文化如何伟大、书法如何伟大都流于形而下的思想影响之下,还未在科学的层面上进行梳理。对传统的研究是为了创新,钻进去的关键还是要走出来。”

  去年全国两会上有委员提出,文化软实力有三个标准,有核心价值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有魅力的文化艺术。他认为:“这个道理全世界都一样。中华艺术宫引进了奥赛博物馆的展览,对方称赞说中华艺术宫建设得比奥赛博物馆还要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实现文化强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首先要清楚目标,清楚我们要弘扬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合拍了,我们在面对传统文化时才会更有底气。”

  他还表示,美术馆等机构要真正把所有的工作重点放在公共教育与推广上。“今年上海的市民文化节,上海画院与上海市文广新局群文处合作,通过专业单位与群文互动,将画院的二级藏画拿到区文化馆展示,邀请专家上课、大腕开讲等实在的措施,培训基层文化干部,也真正提高老百姓的文化修养和公共道德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许钦松:

  许钦松以率性果敢的作风,突破一名画家的专业局限,5年来提出13个提案,除了文化艺术领域,不少也涉及国计民生,每一条提案都看重“实”字。2009年,他的提案是关于扶持民办博物馆、美术馆,不但被采纳了,有关部门还专门形成文件下发各地执行。2010年,他的提案是关于当代艺术的主旋律建设问题,他认为,眼下中国美术界应该逐步建立体现中国文化价值、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理论框架,要逐步摆脱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对我们的无形牵引。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在微博上爆料:“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康有为故居‘七树堂’将被拆迁重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许钦松正参加政协小组讨论。讨论一结束,他就立刻跑去现场了解情况,之后他在文艺界联组会上发言提出保护康有为故居,立刻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的答复,使得“七树堂”躲过了被拆的命运。

  今年,许钦松的提案是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他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现在各地都在讲幸福指数,‘幸福’其实和文化息息相关。今年,我打算从‘美丽中国’的角度,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提案。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基层采风,发现基层的农村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中国人更多关注城市规划,但农村却基本没有规划,乱建乱拆。我曾去澳洲考察,发现在西澳洲,政府组织艺术家、设计师专门为农民设计房子,在他们的农村,不光农民的住宅、别墅有艺术元素,就连奶牛场、果园里的建筑都是风格化的。而反观我们的农村,却经常看到脏、乱、差的现象。希望政府能在关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关注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艺术家也可以广泛地参与进去,建更多的‘美丽乡村’。”

  许钦松在提案中对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一是对农村的居屋建设布局和外观实行统一规划,实现“家更美”,由政府牵头为农村居屋设计统一或相近的布局和外观,以点带面,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推广。二是对农村的道路、河流、公共设施等村容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景更美”,推进农村公共生活环境的综合规划及整治,加强农村的绿化美化工作,发展农村的生态旅游业,配套建设环保设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三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和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设,实现“人更美”,落实农村“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和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利用各种场所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

   吴为山今年带来了《加大力度推进当代中国艺术国际交流》和《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馆》两份提案。吴为山说,当今,我们“走出去”的艺术文化产品偏重于传统,对当代艺术的传播力度、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国外民众通常是通过三星堆、兵马俑以及中国古代经卷、书法来了解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认知严重匮乏,有些甚至是偏颇、误解。大规模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并没有确立中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话语权,我们的艺术还处于“被选择”的状态。

  吴为山说,目前,中国很多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还受到盈利策略的驱使,艺术家们往往被误导。由于这些艺术家对国际信息了解不多,只能以个人名义与海外画廊或其他艺术机构合作,从而导致推向世界市场的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某些畸形表现、格调低下、哗众取宠的艺术反而得到市场热捧,使得世界一再“误读”中国艺术。他认为:“只有真正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并进行有效宣传,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艺术才能真正在国际交流中获得长久认可与尊重。”

  自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雕塑在中国迅猛发展。然而,吴为山作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在工作中却深感力不从心。因为他们既没有立法权,也不享受行政实施权,其作用在很多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城市雕塑历来耗资巨大、影响范围广泛,并缺乏多部门整体规划的机制。以江西南昌建立的江西名人雕塑园为例,起初小有成绩,但随着市委领导的换届,虽有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雕塑院的协助,却也是徒劳。因为城雕项目建设的延续性是作品质量的关键,立法是其延续性的重要保障。

  吴为山说,各地政府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城市雕塑的规模、题材、耗资等,各地城雕指导委员会需要立法来保证其谏言得以落实,广大的雕塑艺术家更是需要法律保护,避免作品的艺术性被“非艺术”左右。上一届两会,吴为山已经提出要加强城市雕塑管理,但在众多提案中没有引起特别关注。这一届,他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立法的迫不及待,这也得到众多委员的支持。

  城市雕塑是标志中国当代精神面貌的符号,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也必须有规划。吴为山发出呼吁:“必须立法!只有这样,各级政府、城雕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家个体才能三者互动,共建美丽城雕。”

全国政协委员卢禹舜:

    卢禹舜作为本届全国政协新委员,提出了三个提案。这三个提案也反映了当前中国文化发展的热点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规范的艺术评奖制度;如何扩大艺术节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上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卢禹舜对媒体表示:“经济可以全球一体化,但文化不能一体化。越是经济全球化,我们更应该强调文化的民族特色、民族品格。”

  卢禹舜说:“我国的各项建设,一直都是围绕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也同样要从文化民生这个角度去考虑,从人民生活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需求出发。”

  针对当前文化消费层面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卢禹舜一语道破走出这种困境的出路:“城市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城镇的文化消费水平稍低,农村更低,三者的文化消费比重不合理。要整体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就要在农村下功夫。”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温家宝总理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的中心任务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所以他在提案中强调:“只有抓住农村的文化建设,才会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才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他说:“除城市、城镇、农村三者的文化消费水平不均衡外,我们对于高雅文化的消费尚且不足。一些低俗的、纯粹娱乐性的文化在民间盛行,尤其现在很多农村已经接入网络,他们毫无判断地接受低俗文化,久而久之便会影响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更何谈树立我们的民族文化自尊、自信?”

  卢禹舜认为,作为国家画院的一名画家,有义务,也有责任引领艺术文化事业朝主流方向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对艺术节的重视程度、关注度和其影响力还不如一台娱乐节目。艺术节如不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文化的真正繁荣。将人民的艺术节办得更出色,更加深入人心,也是提升全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有力措施。

艺术市场活跃之后,职业艺术家开始大批进入宋庄地区,宋庄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全国职业艺术家圈。宋庄在成为中国的一个艺术区之后,虽然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前来,但是力量零散,也没有策划过一次完整的展览。在卢禹舜看来,虽然职业画家与体制内画家两者的创作方向、心态发展不平衡,但是职业画家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

   虽然艺术家们都认为写生对于艺术、对于创作很重要,但在这个很多人把写生当成旅游、采风只带相机的时代,速写实际上已经被淡化了。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认为:“首先,现在有些艺术家静不下心来画速写,从而走马观花。其次,很多艺术家过于依赖相机的便捷,造成用镜头代替了纸和笔,画家的手弱化了,眼睛退化了。”

  兼任着山东美协常务副主席的孔维克,对时下各种不正规的协会、学会扰乱艺坛的现状也很关注,他说:“现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协会让画家们不胜其扰,这种行为给学术界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混乱,误导了书画爱好者。这种混乱主要源于社会上的造假之风。”

  孔维克对此深感担忧,并提出树立行业规范的建议:“有些协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不懂学术,也不在乎学术,只是为了各自小集团的利益。另外还有人是为了爱好去成立协会,但是不具备相应的学术能力,造成管理漏洞。所以,应该有相应的文化稽查与文化立法,出台相关政策。协会的注册要严格,协会的管理要规范。”

  对于当下各种展览愈来愈讲究排场的风气,孔维克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们的展览,就是要做实效、做实质。评价一个展览并不是看这个展览的排场多大、耗资多少、领导阵容,而是看展览中作品本身的艺术含量。”

  此外,对于“名人字画”充斥公共空间与转向市场的现象,孔维克认为,非书画界的一些行政领导、演艺圈、企业界等名人喜欢写字画画,既是无可厚非的对美的追求,也体现了社会对艺术的尊重。但如果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作画、办展,而是追逐金钱,这种行为不仅有些作怪,更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

  “名人字画从古至今有一个传统,但这一传统发展到今天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古代的名人字画,其造诣往往相当精湛,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文献价值。现在许多以此为名为利的名人字画,是缺少文化底蕴、变了味的名人字画。”孔维克表示,“现在的公共空间,应该推广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而不是追捧所谓的名人字画,甚至是江湖字画,造成公共环境上的视觉污染,起不到引领公众审美导向、美化公共空间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

  让公众能够消费艺术成果。自2008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何水法每年都针对艺术领域提出多个提案,例如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等,都已成为现实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的5个提案中,《规范艺术市场建设做强文创产业》、《招标采购公共文化服务》和《推广“希望画院”模式破解农村文化艺术发展瓶颈》3个提案,旨在推动艺术发挥更好的经济和文化效益。

  作为最早涉足当代艺术市场的一代画家,何水法对于我国艺术市场问题已关注了很多年。他在提案中指出,中国美术品交易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末发端以来,发展迅猛,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赝品问题、艺术品价值的保持与发现问题等。

  何水法提出,可利用完善的机构,如艺术家版权协会等,帮助艺术家维护自身著作权益,并对艺术品的授权使用加以监督,维护文化产业的合法、合理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竞争力。“发展艺术品市场,有效地开发著作权与改编权,能放大艺术品的思维价值,使得市场参与者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进入到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过程中,让公众以乐意承受的价格消费艺术成果。”何水法说。

  去年,何水法自费营建的抱华楼何水法美术馆正式开馆,从试运营到正式开馆的两年时间里,何水法先后策划组织了5个国际艺术展览,也切实体验了一把运作民营美术馆的困难与辛酸。何水法发现,民营美术馆、博物馆除了无法避开令人棘手的运营经费问题之外,还面临展览组织策划的手续、审批、宣传等方面的问题,较之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

  所以在另一个提案中,何水法希望政府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官方馆与民营馆,让双方享有平等的扶植政策,让双方平等地竞争文化艺术项目或者展开合作,营建一个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环境,使得公立与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双方都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何水法还十分关注画家村的发展问题,希望通过推广“希望画院”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推动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目前制约农民画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缺乏师资与交流平台,他们的作品仍然保留着传统民间绘画千人一面的特点。如果当地能够有一个常设的学术机构,定期聘请有资质的画家来此授课讲学,将大大提高当地农民画的水平和格调。”何水法说。


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

  潘鲁生提出的“文化惠农”等建议,也替民艺界众多学者道出了心声:“保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关键在解决‘三农’问题。”

潘鲁生结合多年来的一线调研,今年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建立和实施国家设计战略》两个提案,前者关注的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和土壤,后者关注的是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和驱动力量。

  潘鲁生在多年下乡考察过程中,发现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遭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空心化”问题,他希望人们能充分认识农村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改变“用城市文化改造农村文化”及“送文化下乡”的单一模式。从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农村文化主体本身出发,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等多种形式,重建一种乡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文化生态如果不断遭到破坏,发展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潘鲁生说。

  谈起建设文化生态的具体措施,潘鲁生提出设立相应组织机构统筹管理,将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重点向农村文化产业方面适当倾斜,加快制定相关农村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健全相关产权交易与融资平台,加强商标注册与保护,开展“国家农村手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实施“农村手艺进城市”计划等。

  在致力于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同时,潘鲁生也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推行中国民间美术教育方面已经有30余年,民间美术已成为办学特色。从课程教学、田野调研到理论建构,形成了一整套教学和科研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也乐于接受民间美术,既打下了传统的基础,也为创作找到了创意元素。潘鲁生说:“艺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和技法传授,更主要的是熏陶、启发和养成。”

  就民间美术的教育而言,潘鲁生认为,除民间美术的教材编撰外,还要开展田野采风调研和博物馆研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韵味,领悟其中的符号、色彩、造型语言和更深层次的造型观念,以及民风民俗中形而上的追求。学生们还可以结合民间美术的学习,开展当代艺术创作和设计转化。潘鲁生还提到,在“手艺农村”项目中他们已经进行了尝试,学生们从农村柳编、剪纸、土布编织印染中汲取了很多创意元素,设计了一系列家具、服装、时尚装饰作品,这样的成果对农村手工艺是一种创意提升。

潘鲁生认为,“让民间美术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就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播。”



全国政协委员李象群:

溜须拍马的“批评”阻碍艺术发展。

连续担任几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象群,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2002年,著名的北京城市名片——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面临被拆迁的命运,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一份《保护正在发展的文化产业》议案,并多方奔走呼吁,为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保留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象群每一次都会精心准备提案,今年,他的提案是《关于通过主流文化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他用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切身体会和调研经历,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建言献策。

  李象群提出,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需要与时俱进,调整其内容形式与主流文化相呼应,有效地传递主流文化,在与其共鸣的同时,在辩证统一的发展中得到升华。他建议,为社会主义主旋律注入当代性特征,关注人类共同的话题将有助于为中国文化注入活力,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容。因此,应当大力推动主旋律文化与主流文化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发展,扩容与包容当代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李象群说。

  此外,对于美术界的现状,李象群也十分关注。他表示,近年来,各种名头的学会层出不穷,这些学会是民间性质的,大多是为个人或少数人服务的,只要交钱就能进,完全没有门槛。这类学会通过举办活动营利,带有敛财性和欺骗性,搅乱了艺术市场。李象群认为,对于这类学会,国家应予以规范,“尤其是一些学会的名称冠以‘中国’字头,打着中国的旗号,做私人的事情。因此,应该把这些学会的‘中国’帽子给去掉。”

  李象群直言,现在的艺术批评不是薄弱的问题,而是没有的问题。“艺术批评家们现在误导人。真正做到客观批评的人太少了,艺术批评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在他们的文章里看不到‘批’和‘评’,只能看到溜须拍马。实际上,这种艺术批评只能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批评的现状与当下的环境有很大关系,需要改变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的心态,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得了的。希望观众对艺术批评持谨慎的态度,不要过于相信艺术批评。”